荊楚網(湖北日報網)訊(通訊員劉斯銳 耿繼豪)2月21日下午,隨著鑼鼓家什響起,紅安縣楚劇團表演的古裝楚劇《巧團圓》在紅安永佳河鎮(zhèn)獅子口村精彩上演,臺上演員的表演入木三分,臺下的觀眾如癡如醉聽得入迷。
“傳統(tǒng)戲曲的味道就是足,唱的都是我們老百姓愛聽的老戲旋律,希望以后經常來。”獅子口村村民對送戲下鄉(xiāng)活動贊不絕口。
“這次活動不僅很好地宣傳了我們當地的傳統(tǒng)文化,還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么精彩的表演,我們都非常高興。”獅子口村村民紛紛表示。
此次送戲下鄉(xiāng)活動以活靈活現的文藝表演形式,把文化惠民的陽光灑滿基層千家萬戶,不斷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,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文化惠民帶來的幸福生活。
紅安縣文化和旅游局將持續(xù)組織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動,將更多的精彩文藝作品送到老百姓的田間地頭。
【楚劇《巧團圓》劇情簡介】
戰(zhàn)亂之時,張文達一家四口被沖散,張文達被官兵抓走,次子(孔鳳纓)下落不明,張文達之妻孫氏(孫淑林)攜長子(朱砂貫)寄宿客棧,因長子重病無錢醫(yī)治和交店租,孫氏剪去長發(fā)外出變賣,不想返回時長子失蹤,只得到處訪夫尋兒,流落他鄉(xiāng)。其實,兩個兒子都被兩家收養(yǎng),各自改姓換名,長大成家,做了官。
十八年后,孫氏憑做“八寶飯”的手藝來到常府做傭人,見時任知府的常天寶酷似長子,但又不敢相認。孫氏因在常府壽宴上打翻玉盤,被常夫人懲罰送還禮物到周府,遂在周府碰見次子(孔風纓改名為周子卿),次子已成家,與親母相認,百感交集。
次子聽聞兄長在常府,多次勸兄長與母親相認遭拒,憤而與兄長對薄公堂。張文達得中高官,恰巧審理此案,公堂上夫妻相認,一家團聚。拒認母親的長子(常天寶)夫婦得到應有的懲罰。正如那句:“龍生九子終有別,一個奸來一個賢,為人不可忘根本,含羞帶愧在人前”。
Copyright ? 2001-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營業(yè)執(zhí)照 - 增值電信業(yè)務許可證 - 互聯(lián)網出版機構 - 網絡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-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許可證
版權為 荊楚網 m.gzjqrwl.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