荊楚網(湖北日報網)訊(通訊員郭子華、趙慶)“丁鳳花就是你的母親廖光蓮!”收到黃岡市公安局民警發(fā)來的消息后,尤習江激動地手舞足蹈,立即將好消息分享給了家人。
十七年,終于找到了母親。
2005年,在外務工的尤習江將母親廖光蓮從老家貴州湄潭縣接到了福建廈門,希望母親能幫自己帶帶孩子,然而當年5月,母親卻不慎與家人走散,由于母親是先天性聾啞人,也沒讀過書,既不會說也不會寫。一時間,家人發(fā)了瘋式的四處尋找,但受制于當時的客觀條件,母親的去向一直毫無消息。
認親現場。通訊員 供圖
十七年來,母親的去向就像是一塊大石頭始終壓在尤習江的心頭。茫茫人海,母親會去哪里?他與家人邊務工邊尋找,哪里有線索就去哪里,雖然常常都是無功而返,但哪怕只有一絲絲希望,尤習江也不會放棄。
2022年9月份,黃梅縣公安局在開展入戶走訪調查時發(fā)現:柳林鄉(xiāng)望江村有一名多年前流浪來的聾啞婦女,現名丁鳳花,真實身份不明。
據當地村干部和村民回憶:2006年農歷二月初一下午,有村民發(fā)現村里的山道上有一流浪婦女。由于無法交流,加上望江村地處深山,天上又下著大雪,村委會只能將其暫時安置在村福利院居住,后該婦女被好心村民王水牛收留,兩人自此在一起生活至今。
為解決兩人的實際困難,2016年當地黨委政府、公安機關經過調查協調,為該婦女取名“丁鳳花”,幫其上了戶口、辦理了殘疾證,并安排兩人到村合作社務工,還為兩人申報貧困戶,享受了系列幫扶政策,另外兩人還在家養(yǎng)殖了不少家禽。十多年來,雖不富裕,但生活無憂。期間,王水牛還曾帶著丁鳳花多次到江西等地尋親,但均未果。而丁鳳花也時常想念自己的兒女和親人,希望能找到家人圓夢。
家人向黃梅公安機關送錦旗。通訊員 供圖
一邊是兒子尋母的艱辛路程,另一邊是公安幫助尋親的愛心接力。
了解情況后,黃梅縣公安局立即對丁鳳花的詳細信息進行登記,并上報黃岡市公安局對其血樣進行檢驗。后黃岡市公安局組織成立工作專班,并通過公安部團圓會戰(zhàn)平臺發(fā)起雙親、單親、全同胞等親緣關系比對,但均未發(fā)現有價值的線索和目標對象。
原本最有希望的辦法,卻沒有帶來期望的結果。但工作專班沒有輕易放棄,主動聯系王水牛收集更多有價值的信息。通過詢問,王水牛告知民警丁鳳花對電視中的“背簍”鏡頭異常激動,時常比劃自己在老家撿柴、摘菜時經常使用“背簍”。
結合以上種種信息,民警判斷丁鳳花可能是來自云貴川一帶。隨后民警從該條信息入手,拍攝了丁鳳花的照片,以云貴川地區(qū)為重點,從體貌特征、年齡段、家庭成員信息等多維度進行反復排查比對,最終發(fā)現丁鳳花與廖光蓮(女,1964年出生,貴州省湄潭縣人)的各項信息均較為相似。
隨后,專班民警聯系上廖光蓮的兒子尤習江,獲悉其母親廖光蓮,聾啞人,身高150cm左右,左肩上有疤痕,于2005年5月份失蹤。這些信息的吻合,讓專班民警欣喜不已。
為了徹底弄清丁鳳花的身份,民警收集尤習江及其弟弟的樣本進行檢驗鑒定。后經比對確認,丁鳳花就是尤習江失蹤17年的母親廖光蓮。
“媽媽,我終于找到您了”!
1月12日,在黃梅縣公安局的認親現場,尤習江緊緊地擁著母親,眼淚奪眶而出。17年來,尤習江無時無刻地不在想著眼前的場景,今天終于實現了。
“沒怎么變,還是記憶中的樣子”!盯著眼前的母親,尤習江原本懸著的心也徹底落了地。
“尊重母親的意愿,現在兩個家,她想住哪個就住哪個!”跟著母親回到望江村的家,在左鄰右舍的恭賀聲中,母親忙里忙外地招呼著大家喝茶、吃水果……看到母親臉上洋溢地笑容,尤習江也發(fā)自內心的感到高興。
一家人一起吃飯。通訊員 供圖
尤習江說,現在母親找到了,還多了王叔叔這個家人,以后會經常帶著孩子來看看,也會帶他們去貴州老家轉一轉,讓兩人能夠安享天倫之樂。
至此,這一場雙向奔赴的尋親路,在黃岡市縣兩級公安接力下,成功到達了終點。
Copyright ? 2001-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營業(yè)執(zhí)照 - 增值電信業(yè)務許可證 - 互聯網出版機構 - 網絡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-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許可證
版權為 荊楚網 m.gzjqrwl.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